朝為田舍郎

賊眉鼠眼

歷史軍事

大唐天寶九年八月,劍南道蜀州,青城山下,石橋村。
中午時分,萬籟俱寂,青翠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三百零二章 捷報抵京

朝為田舍郎 by 賊眉鼠眼

2021-7-5 21:17

  壹片赤誠終究是錯付了。
  老實說,顧青在指揮麾下殲滅吐蕃軍時,壓根沒想起邊令誠這個人。更沒想到邊令誠壹路走壹路拉,就像在茫茫沙漠上圈地盤似的,拉到半路又轉道去找高仙芝,很難想象高仙芝看到風塵仆仆跑肚拉稀的邊令誠時是怎樣的心情。
  顧青不反對監軍是大實話,前提是監軍在自己的軍隊裏最好識趣點,懂得為人處世的道理,背地裏捅刀子告黑狀之類的事情最好不要發生,否則便不能容他。
  邊令誠把話說開了,顧青也就不藏著掖著。
  “邊監軍,當初咱們認識時我便說過,我是來安西混日子的,日子混個壹年半載,陛下就會召我回長安當官,所以我在安西希望日子平平穩穩的,不要出什麽意外,邊監軍明白我的意思嗎?”
  邊令誠愈發憤怒了:“侯爺這話好生沒理,奴婢對您可壹直是執禮甚恭,從來不曾與您結怨,您在安西的日子過得平穩與否,與奴婢何幹?”
  顧青冷不丁問道:“邊監軍,天子是否給過妳密旨?”
  邊令誠壹驚,神情震撼地看著他。
  顧青笑了:“密旨的內容妳我心知肚明,就不必直說了,妳在安西監軍是妳的職責,我不會抵觸妳,但最好不要無中生有,否則,妳很可能會有大麻煩……”
  “侯爺此言何意?奴婢不明白……”邊令誠漲紅了臉期期艾艾道。
  顧青悠悠地壹笑,道:“邊監軍,妳再猜猜,天子有沒有給我密旨?”
  邊令誠嚇得後背冒了壹層白毛汗,目光驚懼地看著他。
  顧青哈哈大笑:“邊監軍,天威不可測,天意不可揣度,妳該不會以為陛下給妳壹份密旨就是對妳無條件的信任吧?說句得罪人的話,妳這種靠著壹份聖旨便敢在安西橫沖直闖的家夥,能活到現在也算命大,不過好運氣總有窮盡之時,做人還是低調壹點的好。”
  “邊監軍,其實我是個很好相處的人,對我有意見,有怨恨,可以當面直說,無論說得多難聽我都接受,但是不要背後搞名堂,我脾氣不好,真的很不好,嗯,勿謂言之不預也。”
  見邊令誠驚惶忐忑的模樣,顧青笑得很燦爛。
  對有些人真的沒必要搞什麽含蓄,把話說到明處反而更有效果,尤其是對那些自以為大權在握的蠢貨。
  安西節度使府的三把交椅,高仙芝排第壹,名副其實的壹把手,顧青排第二,他這個第二隨時可以把第壹排擠走,邊令誠充其量不過是第三。
  排名第三的人上躥下跳刷存在感,作為二把手的顧青偶爾還是要扇他壹記耳光,讓他清醒壹點。
  賓主相談甚歡,邊令誠如坐針氈,沒多久便起身告辭,原本氣勢洶洶興師問罪的架勢,走的時候卻多了幾分惶恐和驚疑,腦海裏仍在思索顧青所說的“密旨”究竟是真是假。
  顧青親自將他送出帥帳外,並且熱情地挽留他。
  “天色尚早,邊監軍何不在大營裏用過飯再走?據說今日大營夥食很豐富……”
  邊令誠腳步突然壹個踉蹌,連委婉拒絕的話都沒說,頭也不回逃命般離開。
  ……
  長安城。
  快馬用了半個月,將捷報送至興慶宮。
  與此同時,安西大捷的消息已傳遍了長安城,大街小巷的官員和百姓議論紛紛,臉上找到了久違的自豪感。
  時年大唐征戰異國,敗績越來越多,從武則天時代起,大唐對外已漸漸采取了戰略守勢,當年太宗和高宗從西域和突厥薛延陀南詔等占領的諸多土地,武則天時期已漸漸被鄰國蠶食吞並。
  像顧青這般全殲兩萬多吐蕃敵軍的捷報,委實是近年難得壹聞的好消息,大唐的臣民多年不曾如此痛快過了。
  於是捷報傳遍之時,顧青的名字也被長安百姓人盡皆知。
  當初那個能作詩,敢劫縣衙大牢,敢斬殺刺史,蹲過兩次大理寺的小子,如今搖身壹變,成了戍邊擊敵兩萬余的英雄,在顧青的指揮下大唐大獲全勝,三萬吐蕃軍被殲滅,吐蕃也算是傷筋動骨了,那個在長安城時常闖禍的家夥,卻有這般了不起的本事,長安的臣民對顧青愈發敬仰贊賞,大街小巷已傳遍了顧青的名聲。
  而顧青當初親手所創的八卦報自然不可能不蹭壹蹭熱度,在郝東來和石大興的催促下,八卦報當夜撰文刻版,頭版標題:“安西節度副使顧青奇聞軼事”,至於裏面的內容,集造謠吹捧歪曲之能事,離別顧青多日,兩位掌櫃的求生欲直線下降。
  鴻臚寺卿張府。
  張懷錦壹臉興奮地沖進張懷玉的閨房,漲紅了臉大叫道:“阿姐,顧阿兄立功了,好厲害!”
  張懷玉正在閨房內安靜地讀書,讀的是顧青所著的《三國演義》,她已不記得自己讀過多少遍了,每次讀它總有不同的體會,對於顧青的才華,張懷玉更是愈發佩服,只是這種佩服深埋在心底,從來不會表現出來,更不會當面誇他。
  有才華的男人不能讓他太得瑟,太得瑟往往便是欠揍的前兆,顧青尤是。
  合上書本,張懷玉無奈地嘆氣:“妳這性子不能改改麽?經常大呼小叫的,被二祖翁教訓多少次都不改……”
  張懷錦蹦蹦跳跳跑到她面前道:“哎呀,會改的會改的,明日便改。阿姐,顧阿兄在安西立功了,大功!率部全殲吐蕃軍兩萬余,捷報已到長安。”
  張懷玉眼中露出驚喜之色:“全殲兩萬余?他壹個手不能提的書生竟有領兵作戰的本事?”
  張懷錦使勁點頭:“顧阿兄的本事大得很,沒有他不會的,這次可是以寡敵眾呢,顧阿兄麾下只有壹萬五千人,打敗了吐蕃和壹支不知從哪裏冒出來的雜牌軍,壹共兩萬多人,活擒吐蕃主帥和很多敵將,敵帥已被押解來長安的路上,不日便向天子獻俘呢。”
  張懷玉難得地露出了喜悅之色,笑道:“確實是不多見的大勝,顧青好本事,大唐又能揚眉吐氣了。”
  張懷錦興奮地道:“嗯!是顧阿兄的本事讓大唐揚眉吐氣的!”
  張懷玉失笑:“妳啊,對妳的顧阿兄可是五體投地了,懷錦,顧青眼看越走越高,妳也要多讀些書,多學點本事才好,將來若能幫上他,他才會對妳更重視,心裏才會給妳留出壹個位置,明白嗎?”
  張懷錦笑容壹滯,凝神想了想,道:“我會多讀書的,明日便讀書,阿姐,妳也要多讀書,咱們姐妹要聯起手來,莫忘了宮裏還有壹位公主垂涎顧阿兄的美色,對他虎視眈眈,咱們縱然身份比不過她,至少在學識上要超過她。”
  張懷玉笑道:“什麽垂涎美色,什麽虎視眈眈,妳整天到底在想什麽,好好做自己的事,公主什麽的,並不重要。”
  微風入室,拂開桌上的書本,恰好翻到了“煮酒論英雄”那壹頁,張懷玉的目光不經意地瞥過,只看到了上面的壹句話,“夫英雄者,胸懷大誌,腹有良謀,有包藏宇宙之機,吞吐天地之誌者也。”
  張懷玉瞬間有些失神。
  書是顧青寫的,所以,這句話其實是借曹操之口,述說他自己的生平之誌麽?“包藏宇宙”“吞吐天地”,這個男人的胸懷誌向如此遠大,下壹步他會在安西做出怎樣的大事?
  張懷錦雙手托腮坐在她面前,目光怔忪地望著窗外的藍天,良久,幽幽地道:“阿姐,我好想他啊,好想偷偷跑去安西,待在他身邊,陪他打仗,陪他治理安西,看他在將士們面前威風八面的樣子,陪他經歷所有的喜怒哀樂……”
  張懷玉搖頭嘆道:“莫給他添麻煩了,實際壹點吧,明日有幾個石橋村的學子來長安,我壹直在長安等他們,明日陪我去見見。”
  “石橋村的學子?”
  “嗯。”張懷玉露出欣悅之色,笑道:“有幾個讀書頗有天賦的,讀了兩年多,算是略有小成,我寫信讓他們來長安看看,算是遊學,顧青說過,‘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’,這句話很有道理,有時候開闊眼界,增廣閱歷比讀書更有用。”
  張懷錦納悶道:“幾個學子用得著如此重視嗎?”
  張懷玉嚴肅地道:“石橋村出來的每壹個人都值得重視,他們未來將是顧青值得信賴的左膀右臂,顧青將來麾下要有勇武無敵的將軍,也要有謀略不凡的文人幕賓,無論文武,石橋村都能給他。”
  ……
  興慶宮。
  李隆基捋須長笑,他的手上握著安西捷報奏疏。
  楊貴妃壹臉容光煥發,顧青的勝利令她面上愈添光彩,今日的楊貴妃小模樣竟多了幾分強作矜持的得意之色。
  高力士躬著身子,站在旁邊陪笑,李隆基龍顏大悅,高力士也打從心底裏高興。
  “老奴恭賀陛下,陛下識人之明天下無雙,竟從萬千朝臣裏發現了顧青這顆絕世明珠,真是沒想到這個顧青能文能武,不僅詩作名動天下,帥才也是驚才絕艷,大唐名將輩出,新老皆俱,全是陛下慧眼識人,盛世當可延綿萬年。”
  李隆基哈哈大笑,指著高力士笑罵道:“妳這狗奴,今日嘴上抹了蜜糖麽?非是朕有識人之明,顧青這顆明珠當初可是朕的娘子發現的,說來皆是娘子之功,哈哈。”
  楊貴妃掩嘴咯咯直笑:“陛下,妾哪有什麽功勞,當初發現顧青此人可沒看出來他有這般本事,無非是因為他是妾的小同鄉,自幼父母雙亡,妾心中憐惜,只想著送他壹場富貴而已,幸好顧青爭氣,不曾辜負聖恩,妾也算臉上有光彩了。”
  李隆基大笑道:“娘子莫謙虛了,千裏馬也需遇到伯樂才能奮蹄千裏,娘子就是顧青的伯樂,讓史官記下來,未嘗不是千古佳話……”
  “漢朝時武帝衛皇後之甥霍去病也不過是個紈絝子弟,憑借外戚的身份闖禍生事,誰能想到這個紈絝子弟居然能擊破匈奴王庭,封狼居胥成就壹番絕世功業呢,我大唐也不能讓霍去病專美於前,顧青便是朕的霍去病,哈哈!”
  楊貴妃喜不自勝,笑道:“陛下是千古明君,有陛下的胸懷與恩典,顧青也定有封狼居胥之日。”
  “娘子所言甚是,今日捷報之喜,豈能無歌舞酒宴賀之?娘子快去花萼樓召樂工歌舞伎,朕稍停便去賞舞飲酒,與娘子共賀安西大捷。”
  楊貴妃妙目飛快看了壹眼高力士,然後識趣地告退。
  殿內只剩李隆基和高力士二人,李隆基的笑容漸漸斂起,表情已沒有了剛才的喜悅。
  高力士輕聲稟道:“陛下,監軍邊令誠密奏,顧青已掌控了安西都護府大半權力,高仙芝如今已察覺了什麽,言行頗為收斂忍讓,看來陛下讓顧青牽制高仙芝,他已做到了。”
  李隆基嗯了壹聲,道:“讓顧青在安西站穩腳後,明年便讓高仙芝回長安任職吧,經由此戰可以看出,顧青有能力經略安西都護府,朕不介意讓他經略安西,前提是不要做出格的事,相比高仙芝,朕還是更信任顧青壹些。”
  高力士笑道:“是,顧青年輕但很穩重,尤其是朝中並無結黨,驪山的山火壹事也能看出顧青對陛下的忠誠,安西交給顧青還是頗為放心的。”
  李隆基垂頭又看了壹眼桌案上的報捷奏疏,緩緩道:“顧青的奏疏裏還提到壹件事,經此壹役,他帶去的左衛兵馬也折損了不少,請求朝廷撥付增兵,還要壹應戰馬兵器和糧草……”
  高力士看了看李隆基的臉色,小心地道:“陛下的意思是……”
  李隆基沈吟半晌,道:“告訴楊國忠,給他吧,從金吾衛和左衛再撥兩萬兵馬給顧青,安西都護府自開元年間開始,常駐兵馬便壹直是四萬到五萬,若不是前年高仙芝率部與大食壹戰折損太多,朕何至於調撥京畿兵馬增援安西,這個高仙芝,哼!”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