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这是宋史

高天流云

历史军事

  《如果这是宋史》讲述了从远古流传至今的历史,本就是真假掺半的。也许就在那些古 ...

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-AA+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十二章 怨恨变毒药

如果这是宋史 by 高天流云

2018-9-26 21:22

  宋朝的妈妈终于对儿子有了些许的慈祥,这很好,可是西北之狼已经茁壮成长。党项皇子李元昊一飞冲天,成了大漠上空飞舞翻腾的蛟龙,所向披靡,不可阻挡。
  宋天圣六年时,他一举击破了夜落纥可汗,终结了党项与回鹘之间近20年的甘州争夺战。此战过后,党项人的势力深入河西走廊,李元昊本人也得到了太子的名位。再过两年,就在刘娥无论如何都要尝试一下当皇帝的滋味,为此不惜把大宋朝局都推倒洗牌时,瓜州(今甘肃安西东南)王曹贤顺也投降了党项。
  瓜州曹氏,来例非同小可,他们是唐代归义军的后嗣,是汉人在河西走廊上一直顽强生存的最后一个据点。他们的历史要追溯到唐宣宗大中五年(公元851年)。先是安史之乱,唐朝征调陇右、河西诸军入援内地,结果吐蕃人乘虚而入,沙、甘、肃、凉、瓜等州全部陷落,而唐朝无力收回。
  但汉人始终在反抗,唐宣宗大中二年(公元848年)时,张议潮率领汉人赶走了吐蕃,之后千里迢迢带着河西十一州的地图、户籍进长安,向皇帝报捷。河西重回了,它仍是大唐的。唐天子无以为报,封张氏为“归义军”。
  再以后重经战乱,几度倾颓,归义军内部分裂,给了周边异族机会。回鹘、吐蕃都卷土重来,张氏被淹没在了西北的狼烟之中,直到曹氏兴旺。在公元914~1002年,近90年的时光里,曹氏有6位子弟继承了归义军的头衔,顺利地渡过了中原五代十一国的动乱年代。这期间他们与周边的异族和平共处,生活气氛就像李继捧、李继迁的父辈们主动向宋朝天子进贡那样,彼此尊重。
  但是到了第六位归义军节度使曹延禄的晚期执政时,甘州的回鹘人突然挑衅,战争爆发,归义军内部再次分裂,曹延禄兄弟被迫自杀,由他的族子曹宗寿继承权位。这时归义军实力大减,虽然宋朝再次确认它的名位,可实力决定一切,曹氏仅仅剩下了瓜、沙两州。
  曹宗寿自知行将没落,他在覆没前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,这件事让他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自己的名字。他把瓜、沙两州各佛寺收藏的经卷文书共约5万件秘密运送到了沙州(今甘肃敦煌),封存在了莫高窟之中。此后这批珍贵无比的国宝被完整地保存了900多年,发现时,它们完好无损。可那时,才是真正的悲剧开始的时候!
  党项得到了瓜州,进一步侵入了河西走廊,李元昊在三位国之少年中稳持先手。接下来年纪最小的那位也终于登场,辽国太子耶律宗真在宋天圣九年(公元1031年)的六月当上了辽国皇帝。
  他父亲耶律隆绪死了,隆绪在位49年,享年61岁,庙号定为“圣宗”。“圣”——扬善赋简曰圣,敬宾厚礼曰圣,神话难明曰圣。这个谥号非常高。在后世,只有清朝的一代大帝康熙才配享有这样的庙号——圣祖。
  纵观耶律隆绪的一生,他也勉强用得。在武功方面,澶渊之盟可以归划到他的母亲名下,他亲政之后,曾经对高丽及西北诸部发动战争。比杨广或者李世民要强一些,基本上都赢了,并且远征喀什噶尔,让中亚人也害怕。
  在文治上,他在辽国的作用是承上启下。在他早期,他的妈妈萧燕燕以他的名义把契丹、汉两族拉成平等,同罪同罚,再没有歧视;他亲政后更上一层楼,自他而起,辽国的游牧奴隶制开始瓦解。他下令,以前被强迫当部曲奴隶的,可以回归原籍,成自由人。遇到水灾卖儿女的,以第二年正月起,每天计佣钱十文,卖身钱价满,就可以恢复自由。并且在他统治期间,辽国新增了34个部族,那都是原来宫帐大族的官私奴隶,从圣宗朝开始,这些人可以参与国事,可以做官,跟正常人一样。
  综上所述,这已经不是一个纯游牧民族血统的酋长了。他有见识,有爱心,不残忍,在位49年之间,辽国境内的各个种族基本上都能平安生存。平心而论,之所以能这样,是他个人的崇高之处,也是汉文化熏陶的结果。
  西晋五胡乱中原时,把汉民当成猪狗,结果随后兴起的隋、唐两朝让他们吃尽苦头。契丹是个异数,他们从开始时就对汉文明非常亲近。汉文明也给了他们丰厚的回报,契丹的强盛以及长寿,是之前的匈奴、突厥所不能想象的,更别说其他转瞬就灭亡的前燕、前秦之类的历史小片断。
  以耶律隆绪为例,他一生精骑射,晓音律,能绘画,崇信佛、道两教,并且还能以契丹文字翻译《白居易讽谏集》,一生作曲达到百余首,堪称多才多艺。在治理国家上,也让辽国达到了近于汉民族政权的文明程度。
  隆绪死了,比他的皇兄赵恒小了3岁,晚死了9年,两人都有仁德、宽厚的美名,但更像的是他们的身后事,只相差了一点点,就几乎是无差别翻版。
  他们都管理不了自己的后宫。辽圣宗更惨点,还没死就出事了。
  太子耶律宗真的亲妈,原侍女萧耨斤女士突然跳了出来,大庭广众之下当面辱骂皇后萧菩萨哥:“现在还有人宠着你吗?等死吧!”
  果然,耶律隆绪刚刚咽气,萧耨斤立即自立为皇太后,就是辽史里的钦哀皇太后,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原皇后、现本应是皇太后的萧菩萨哥囚禁,再把萧菩萨哥的整个家族连根拔起,比如说辽国北府宰相萧钽不里,至于罪名,那是相当的经典——谋反。
  紧接着下一步,打击重点再回到原皇后的身上,无论如何,她必须死!这时辽国上下没有任何人敢反抗萧耨斤,只有小皇帝站了出来,为自己的养母求情:“皇后侍奉先帝近40年,并且把朕养大,太后之位本是她的。现在太后当不成,还要治罪,这太残忍了……”
  却不料他生母的本性就是残忍的,只回了他八个字:“此人不除,必有后患。”一定要她死。最后宗真无论如何都不同意,才勉强把萧菩萨哥押送辽上京(临潢府,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)软禁。
  宗真松了一口气,以为这样就有一线生机了。可他毕竟还是太年青,14岁的孩子没法理解到一个本性凶残的女人压抑了14年的妒火能残暴到什么地步。某一次他外出打猎时,萧耨斤突然派人赶往上京,不走任何程序,直接杀掉原皇后。
  辽史记载了齐天皇后萧菩萨哥的结局,那一天密使到达,皇后没有乞怜,更没有谩骂,她平静地说:“我实无辜,天下共知。卿容我沐浴,而后就死,可乎?”
  密使默默无言,躬身退出。片刻之后,齐天皇后上吊自尽。宗真就这样失去了养母。但他很快就发现,他根本就没得到过生母。
  他妈妈对他也像是仇人。新太后上任,把亲儿子完全架空,自己的娘家兄弟一个个都扶上了辽国的权臣重位,紧接着再大把捞钱,办法就是卖官。
  这个侍女出身的女人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是浅薄和狭隘。从此辽国王廷变成了菜市场,谁有钱谁当官,什么东西都有了个价钱。可是试问国王的珍宝是什么?你都是皇族领袖了,你要钞票和财宝有什么用?
  土地、军队、稳定,这些才是国王的财富,可惜这些贵族出身的萧燕燕懂,一个久受压抑的侍女可不懂,萧耨斤只认得眼前的官位和现金,除了这两样之外,什么都是假的!
  包括她的亲生儿子耶律宗真。4年之后,萧耨斤开始对宗真下手,具体情况,她可真不愧是述律平的后代,跟自己的老祖宗犯一个毛病,看自己的长子不顺眼,要让二儿子去代替。
  可惜宗真的弟弟,就是《天龙八部》里被萧峰在百万军中抓获的皇太叔耶律重元,不想跟老妈恶搞,他悄悄地把造反内幕报告给了大哥。宗真提前发动,把亲生母亲押送到父亲辽圣宗的墓地软禁。可是他终究心软,没多久就把生母接回到京城,但母子之间再无亲情可言,一辈子仇视到底。
  以上就是辽国女性天下无敌,强大过分只好内部厮杀处理的兴宗妈妈双城记的故事。相信有人会问,契丹人不是汉化了吗?汉族的礼教,最重要的一点就是“嫡”统论。家有长子、国有储君,皇太后之礼也一样。那么为什么萧褥斤女士就这么的生猛,什么都不在乎?
  自立为太后,马上把丈夫的原配夫人废掉再害死,这是谁给她的权力?
  没谁给她这个权力,只能说,这是草原的规矩,辽国人是契丹种,与汉人还是大有区别。并且还真就不能说,人家的规矩比汉人的差在哪儿。
  比如以现代人的理念来看,尊重妇女的生育权,让亲生母亲享受儿子的最大回报,简直是天经地义,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,难道有什么不好吗?
  好与不好,涉及的东西太多了,这里不谈人权和礼教,只去分析萧耨斤和萧菩萨哥的成败功果。一切都是萧菩萨哥太仁慈,是她自找的。试问在圣宗没死、兴宗未立的14年中,她有多少机会下手做掉萧耨斤?当断不断,萧耨斤可丝毫没承她这个情,只要反过手里,就立即斩草除根。
  这个女人的政治能力很低下,可政治心性很标准。
  与此相对应的就是宋朝关于太子生母的双城记故事。宋天圣九年(公元1031年)的六月份辽圣宗死,兴宗即位,萧耨斤杀人。半年之后,宋天圣十年的二月二十六日,宋朝皇宫里的一个女人也默默无闻地死了,在名义上,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前朝嫔妃而已,但她的死亡,对当时宋朝的稳定至关重大,对宋朝仁宗亲政之后的朝局发展更加影响深远。
  因为那位非凡的宰相,开始了自己第一次个性鲜明的招牌动作。
  23年前的狸猫
  公元1032年,宋天圣十年的二月二十七日早朝,“小”皇帝赵祯照例陪着他的母后刘娥走上了大殿。帘幕在他面前垂下,母后在右,他在左,先后落座。
  很平常的一天,只是不知道他昨夜是否心神惊悸,夜不能眠。
  这时他已经23岁了,此前已经不算短的岁月里,他留下的印迹少得可怜。据史书记载,这位皇帝大概只说过10句话,而且完全无关痛痒,与国家大事无关。
  比如,他父亲真宗赵恒出殡时,灵车法驾造得超巨大,别说出城门,就连开封城沿途的民宅都碍道儿。于是当时的治丧委员会说了,得拆了城门,再拆民居,一路拆,才能平安地送走前皇帝。刘娥就同意了,但当时年仅13岁的赵祯突然说:“城门可以拆,民宅不能动。”
  于是仁宗之“仁”,从小彰显;
  再比如,朝堂之上,宰执大臣们和太后反复论事,商量怎样处理这个庞大帝国每天的柴米油盐事,作为皇帝,有时他得表态点头,于是经典出现。他说:“但尽公道就行了。”
  公道在哪儿?就在他妈妈的心坎里……凡此种种,这就是10年以来赵祯的全部人生经过。所以他肯定习惯了默默地坐在妈妈的身边,做个又乖、又哑的好儿子,不管出了什么事,他的职责就是——八风不动,聋哑到底。
  这一天也不例外,只见和平年代里、早朝很无聊,正要解散回家,突然首相吕夷简走了上来,此人像是问了一句很琐碎很无聊的话。
  “太后,听说昨天宫里有位嫔妃死了?”(闻有宫嫔亡者。)
  真是没品,不管满廷官员什么表情,相信小皇帝一定对他投去了轻蔑的一瞥。才上任的,你什么都不懂吧?宰相该干什么你不知道?甚至宰相的职权有多少你也不知道?你是皇家办事员,宫廷之外才是你的天下,宫里的事轮不到你。
  却不料他的威镇天下的母后突然间站了起来,如临大敌:“宰相,你要管宫中之事吗?”
  说完不等吕夷简回答,立即拉起了他,走进内宫。那一天,赵祯一定满腹不解,但是他已经习惯了无条件、不询问的顺从。他被匆匆带回内宫,然后他的母后又匆匆离去,到底发生了什么事,他不知道,更不敢问。
  刘娥急速回到前殿,吕夷简仍然原地没动。四目相对,心知肚明,刘娥直接发问:“你为何要离间我母子!”(卿何间我母子也!)
  吕夷简也只回答了一句:“太后,以后你不想再保全你的家族了吗?”(太后他日不欲全刘氏乎?)
  大逆不道,当殿无礼!竟然敢威胁当朝太后的家族安危。可诡异的是,一生强势的刘娥却沉默了,她细细地思量,最后的结果竟然是“意稍解”。她消气了,并且有些理解了吕夷简的用意。
  当天就这样散了。
  上面吕夷简和刘太后的共四句话的对白根本前不知头、后不知尾,但涉及面极广,那与绵延了23年之久的宋廷最大内幕有关。简单地说,刘娥是有福的,这位“宫中嫔妃”远比她年轻,却死在了她的前面,这让她少了天大的麻烦。但吕夷简所提醒她的关于她的家族的安危的话也绝不是危言耸听。所以她才会“意稍解”。
  这是第一个回合。似乎吕夷简赢了,刘太后会按照他的暗示去办事。
  但第二天宫里传出了消息。那位“宫中嫔妃”的灵车要从皇宫的城墙小门运出去。而且所谓的丧礼更是被简化到接近零操办,跟没有差不多。官方给出的解释是礼部的官员查出来了该嫔妃死的时辰不对,大办丧事对国家不利。
  于是这就接近定论了,一个普通嫔妃罢了,不知皇宫里还忍着多少位,生有养就不错了,难道还想死得也风光?但诡异的是吕大宰相火了,他再次去找刘太后,这次不是问她在不在乎秋后算账,而是直接要求在皇仪殿治丧,太后和皇帝都要举哀成服。
  这简直是帝国中最隆重最重大的丧事礼节了!
  这一次刘娥没在乎,她不见,不给吕夷简说话的机会。吕夷简大怒,他强烈要求觐见,我们面谈!刘娥的反应是再次拒绝,她派出了一位相当震撼的大太监,就是那位把曹利用赶尽杀绝的罗崇勋。要他去问,你吕夷简到底想干什么。
  吕夷简的要求很简单,灵车一定要走西华门,除此以外,概不答应。
  刘娥很失望,这就是她亲手提拔起来的“亲信”……她派罗崇勋再去传话:“想不到你也这样!”(岂意卿亦如此也!)
  吕夷简无动于衷,他回答:“臣位宰相,朝廷大事,理当廷争。太后不许,臣终不退。”
  吕夷简倔,刘娥更狠,你不退,我更不答应。结果罗大太监来回跑了三趟,宋朝顶尖的两位大佬就是谈不笼。这时吕夷简面临抉择,还要怎么办?再僵下去会不会立即吃眼前亏?可是突然间软了,还不如当初沉默!
  要做就做到底,人生才会有自己的标签。他决定扔出那个最重大的秘密,一切都挑明了说,咱们谁都别再藏着掖着!
  ——“宸妃诞育圣躬,而丧不成礼,异日必有受其罪者,莫谓夷简今日不言也!”
  这就是吕夷简当年的原话。“诞育圣躬”,说的是生了皇帝;“宸妃”,就是死的这位“宫中嫔妃”。连起来读,就是她是现任皇帝赵祯的亲妈!
  这涉及到了23年前的一段隐事。也就是在野史中盛传的“狸猫换太子”,具体情节就不多说了,相信每个中国人都知道。现在说的是正史版。
  话说当时赵恒努力了好多年啊,可生出来的不是公主,就是长不大的皇子。尤其是最宠爱的刘贵妃,到了40多岁了肚子还是不争气。帝国没有接班人,怎么办?
  信神终得救,一个不起眼的小侍女成全了赵恒以及刘娥。她姓李,是刘娥的贴身侍女,生性沉默寡言(该死,不知这是天性,还是后来被刘娥压制的),赵恒某天冲动了一下,结果她就怀孕了!
  生下的竟然是宋氏皇廷盼望了N年的皇子。但是别高兴,侍女是奴隶,奴隶没功劳,她的儿子马上就被主人刘娥抱走,之后彻底隔离,永不相见。赵祯此前23年的生命里,这位李氏夫人不仅没法走近儿子半步,而且在赵恒死后,她还被刘娥赶出宫去,去给赵恒守坟。
  至于她的名位,直到死之前,仍然只是“顺容”,与嫔妃差了十万八千里。这个“宸妃”的名号,说白了就像是男人们死了之后的庙号、谥号那样,算是临别礼物吧。那么现在就有一个问题。
  请问这件事真的隐秘吗?说不隐秘,为何以皇帝之尊,赵祯长大到了23岁,他还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谁?如果说隐秘,那么为何李氏刚在宫中去世,外面的吕夷简立即就知道了?
  要知道吕夷简不是他伯父吕蒙正,他新当的宰相,应该没有那么多的宫中眼线。而且就算有,这种超重量级别的隐秘,也别想传得出去。并且那是23年前的隐秘了,得有什么岁数的眼线才记得住,说得清呢?
上一页

热门书评

返回顶部
分享推广,薪火相传 杏吧VIP,尊荣体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