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第壹臣

青史盡成灰

歷史軍事

在塵土飛揚的大路上,壹大壹小兩個孩子,緩慢前行。 他們的旁邊是空曠的原野,只有寥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五百零二章 朱元璋請客

大明第壹臣 by 青史盡成灰

2022-12-9 22:32

  百姓們得知眼前這兩位大官居然是夫妻,而且還剛剛成親,無不嘖嘖稱奇。又聽說人家剛剛成親沒幾天,就跑來看他們的情況,更是驚喜交加,不停說著好話,熱情而樸實,熱烈真摯。
  夫妻兩個不停道謝,帶著滿滿祝福的兩口子從村子出來,張希孟和江楠走了差不多十裏。
  從旁邊的小路飛奔出來壹個臉蛋黝黑的少年,他穿著帶著好幾處補丁的破衣,腳下是壹雙草鞋,額頭還帶著熱汗,手裏卻捧著壹個精巧的花籃。
  花籃是用潔白的蘆葦編織,在花籃裏面,放著十數種鮮艷的花,還有好幾種香草。
  “大人,大人!”
  他高聲叫著,沖到了張希孟近前,雙手高高奉上。
  “四爺爺讓俺送來的,說是俺們村子祝福大人長命百歲,夫人早生貴子。”
  張希孟略微驚訝,卻也伸手接過來,碰在懷裏,仔細看了看,籃子編的用心,花草也都鮮艷精神。
  他取了壹朵最大的紅花,伸手插在了江楠的頭上,隨即又拿了壹株香草,放在懷裏,笑道:“妳瞧,咱們像不像屈原九歌裏面的人?”
  江楠泛紅的面孔,更加鮮艷,嘴上卻道:“人家追這麽遠,送了這份禮物,妳該回禮才是。”
  張希孟連忙摸了摸懷裏,像樣的禮物卻是沒了,只有壹包從朱元璋那裏順來的綠豆糕,本來是兩口子墊饑用的。
  張希孟遞給了少年,“拿回去吧,記得別走山路,小心摔跤。回頭等妳們豐收了,我還過來。”
  少年接過,認認真真行禮,隨後扭頭向著村子跑了回去。
  張希孟懷裏抱著花籃,喜滋滋上路,向開封返回。
  夫人跟在旁邊,突然笑道:“相公,這個花籃,比起輔國元師的金牌,何如?我看妳似乎更加欣喜啊!”
  張希孟感嘆道:“不壹樣啊,咱們和陛下之間,休戚與共,包括那些文武大員,都是多年的朋友,或是真心感謝我,或是尊著我,敬著我……有什麽舉動,也都情理之中,並不意外。唯獨百姓們,他們出於壹片赤子之心,感覺到了我們的好,報之以真心。這也是咱們輔國理政,有了功績,是對咱們做的事情的認可,其中的快樂,又是另壹重境界了。”
  江楠微微壹笑,眺望著兩邊的原野,心曠神怡,丈夫所講,和她所想,竟然不謀而合。
  “這也是我在洞房之夜跟妳聊那些事情,現在又出來查看情況的緣由,為官壹任,造福壹方。其實真正做好了官,能得到的快樂和滿足,是外人無法體會的。”
  張希孟欣然笑道:“夫人說的都在理,小生恭聽訓示……只是也請夫人不要為國忘家才是,人家都盼著咱們早生貴子呢!”
  江楠笑道:“我看相公才是糊塗了,咱們現在多忙活幾天,把事情布置差不多了,才好安心養胎,妳說是不是?”
  “是是是!”張希孟恍然大悟,原來如此啊!
  他忙點頭道:“夫人說得都對,那這樣行不?咱們都辛苦點,不分晝夜,全都加班,妳得讓我張家開枝散葉啊!”
  剎那間,江楠的脖子都紅了,滿肚子的道理再也講不出來,只剩下輕輕嗯了壹聲。
  工作狂總算低頭了,張希孟開心大笑,竟然伸腿,猖狂地朝著江楠的小毛驢踢了壹腳。
  “既然答應,還不快點,別耽誤時間啊!”
  江楠壹驚,忍不住怒道:“妳還有個朝廷大員的樣子嗎?看我不收拾妳!”
  夫妻兩個,催驢狂奔,後面的護衛們遠遠追著,只覺得壹股沒來由的酸味,彌漫心頭,晚上吃餃子,不用買醋了。
  ……
  其實也不怪江楠這麽想,中原大捷,張相大婚,兩件喜事,也沖淡不了中原雕敝,難以維系的殘酷現實。
  就連張希孟的婚禮,都用來為賣債券造勢,足見其中的急迫。
  不只是張希孟夫妻,朱元璋,應天,幾十萬明軍,兩千多萬大明子民,全都背負著沈重的壓力。
  今年的夏稅,有壹大半起運,送到了中原和山東。
  在這麽下去,不用壹年半載,東南也會受不了,李善長已經叫苦連天了。
  可偏偏有些事情就是急不得,百姓不是那麽容易改變想法的。
  張希孟收獲了村民的祝福,懷抱著花籃,滿心的喜悅。
  但同時他也感覺到了大家夥的頑固。
  村民們寧可拼命勞作,贏得獎勵,卷來耕牛,也不願意借貸。
  眼下朝廷捏著大批國債,並不缺錢。
  耕牛農具,雖然匱乏,卻也不是壹點辦法沒有。
  只要百姓能轉變觀念,適當借債,就能撬動大局,走出至關重要的壹步。
  張希孟從陳留回來,除了跟夫人晝夜加班之後,就抽空去見了朱元璋,把自己見到的情況說了。
  “主公,當下的問題,似乎是落在了百姓頭上。可百姓憑什麽相信咱們?憑什麽又冒著風險,去向朝廷借貸?千百年來,吃了那麽多苦,上了那麽多當,冰凍三尺,非壹日之寒!難道就能憑著幾道命令,就化解掉嗎?”
  朱元璋深深吸口氣,面色凝重,連連點頭,“先生說的極是,咱心裏最清楚不過。可現在就卡在了這裏,中原遲遲不能恢復,咱們大軍沒法回調,幾十萬兵馬,幾十萬俘虜,還有上百萬的百姓,偌大的中原之地……就這麽僵持著。”
  老朱無奈道:“如果繼續下去,說不準真的要遷居豪強大戶,這事咱拼了!”
  朱元璋殺氣騰騰,壹副要玩命的架勢。
  事情又回到了當初,胡惟庸提議坑殺俘虜,朱元璋主張遷居豪強,張希孟希望發行債券……三者都是為了解決困局。
  胡惟庸的作為傷天害理,朱元璋的想法也有後患,唯獨張希孟的主張,聽起來最是穩妥,可操作起來,真是困難重重。
  錢來了,方略有了,根據村社,把百姓也組織起來了。
  結果大部分百姓不願意借錢,許多人對大明充滿了戒備。
  事情在最後壹步,就是做不下去。
  怎麽辦吧?
  推不下去,還要走回老路。
  “主公,賈公在忙活,他的幾十個學生也在忙,這些人深入了村子,和百姓壹起治水,壹起勞作,不少人已經取得了百姓的信任。只可惜還遠遠不夠,我們需要更多的人,能夠進入農村,進入到百姓身邊,跟他們講道理,解釋國策,說服他們配合朝廷的大政。”
  朱元璋頷首,“先生說得都對,可現在讓咱上哪找這麽多人?應天國子監的那幫書生嗎?他們倒是有些熱血沖勁兒,他們懂怎麽和老百姓打交道嗎?濟民學堂?現在的學生怕是還沒畢業吧?再有就是各地的儒生,他們就更幹不了這活了!”
  朱元璋語氣和連珠炮似的,心中的郁積的怒火,已經相當驚人。
  他想破局,想順順利利,把事情解決了,可解決問題的鑰匙在哪裏?
  “主公,其實眼下還有壹群人,他們具備壹定的素養,了解朝廷的政策,願意聽從主公的命令,普遍忠心可靠。事到如今,只有把他們放出去,擔任村長,社長。按照朝廷的意思,貫徹國策,同時又能和百姓打成壹片!”
  朱元璋驟然壹驚,真有這麽壹群人嗎?
  還真有,只不過這群人都在軍中。
  正是自從淮西隨著老朱起家的驕兵悍將們!
  讓他們去鄉村,行得通嗎?
  朱元璋微微沈吟,突然低聲道:“先生覺得,要派多少人下去?”
  張希孟道:“主公,現在中原雕敝,人口或許只有百萬出頭,但是壹個村社也就幾十人,過百人的都不多。最少要派遣壹萬人。而山東方面,此前民間全是毛貴的部下,也要換成我們的人,再有那麽多俘虜,還有治水的事情……為了安撫地方,只怕要派遣三萬人下去。”
  “三萬!”
  老朱頓時面色凝重起來,中原大戰,壹共投入了三十萬人,等於將十分之壹的人遣散,而且還不是回鄉,是去中原,是幫著其他人,恢復民生。
  這些將士會願意嗎?
  即便他們願意,那些坐擁兵權的大將,甘心把自己的嫡系放走嗎?
  “先生,妳這是給咱出了個大難題啊!”老朱揉著太陽穴道。
  張希孟也無可奈何,“主公,臣壹直希望軍中將士能夠體恤國家苦心,不光在戰場上是豪傑,更是治理天下,移風易俗的助力。只是事到如今,臣也不知道大家夥怎麽想,畢竟提刀上戰場,那是殺戮敵人。可選擇壹批人下去,是把刀砍向了自己,從身上割肉,換成誰,都會疼的。”
  朱元璋又是壹陣沈吟,諸般事情,就卡在了這裏,將士們有壹定文化程度,又能和地方打交道……說句不客氣的,那些刺頭兒想要鬧事,也要掂量壹下才行。
  他們是最合適的人選,可即便如此,說服他們,讓將士們欣然接受,並且實心用事,去做這事,難度還是堪比登天。
  思忖了再三,朱元璋低聲道:“傳旨吧,告訴諸將,今天晚上,咱宴請大家夥。”
  張希孟點頭,正準備去通知,老朱又道:“準備幾艘船,去黃河撈些肥美的鯉魚,請開封最好的廚師,給咱用心做。”
  張希孟稍微停頓,復又用力頷首,“臣曉得了。”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