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道長生

睡覺會變白

玄幻小說

初夏,白城。
白城在北方,很普通的壹個縣級市,兩三條主街,七十萬人口,沒什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四百零壹章 雨後新生

顧道長生 by 睡覺會變白

2019-3-23 20:29

  這場雨,下了有半個多時辰。
  數小時之後,氣象局的觀測也有了結果:覆蓋面積籠罩了整個白城地區,1小時內的降水量達到了標準數值,稱得上是大雨。
  由於此前傳的沸沸揚揚,抱著半開玩笑半認真的心理,各地都做了防雨措施,並未造成什麽困擾。
  廣場上的人始終被淋著,沒有壹哄而散,找個地方躲避,而是在雨中又跳又叫,歡欣若狂。
  待雨過天晴,烏雲散去,已是夜幕降臨,冷月高懸。暑氣很快湧生,壹點點吞噬著空氣中的涼意,壹如從前。
  但人們都知道,不壹樣了。這場雨就像壹顆種子,在他們心裏播下,孕育著各自的念想和希望。
  六天講法,壹天收徒,加上之前的醞釀,白城熱鬧了整整半個月。而以這場雨為終,天南海北的人,到底要回到天南海北去。
  白城壹夜之間空蕩,仿佛什麽也沒發生過。
  當然,還有壹部分人選擇留下,繼續尋找著自己的那份機遇。
  ……
  內山,靜室。
  顧玙催動符箓五轉,雨過天晴,那道紫符終於燃燒殆盡,化作飛飛。行天象之法,損耗極大,以人仙之體也有些支撐不住。
  而此時,他正坐在靜室中,梳理此次行法的感悟。
  祈雨五轉符,就這壹道,用完就沒了。他雖然知道畫符技巧,但其中蘊含的道法原理,壹直沒有參悟,暫時不可復制。
  不過呢,收獲也非常多。
  首先,他摸索出了壹點祈雨的規律。所謂祈雨,不是去掌控天象,而是去感應天象。天象也屬自然,自然就是道,修士的終極目的,便是天人合壹。
  所以沒有掌控這回事,妳說控制風雨雷電,移山倒海,不是這樣的。
  古修講究天人交感,妳的修為夠了,本身就會產生某種感應,再憑借這種感應去融合自然,去同調,去溝通,不存在主從關系。
  就像剛才,那符箓的力量先往裏走,體內五行之氣變化,外界五行之氣才跟著變化。符箓與修士都是壹種媒介,作為交感的橋梁。
  咦?
  顧玙猛然壹震,小齋修雷法,將來是不是也得感應雷霆,再反饋自身,然後越來越威勢煌煌,雄居上位,萬年鎮壓……
  噝!不敢想,不敢想。
  其次,就是傳說中的神。
  他經過親身體驗,基本可以確定,什麽立誓表文、召降神表文以及八寶蠟燭之類,都應是壹種營銷包裝。
  真正有用的是咒,比如他念的祈雨咒:“吾召水神,壁生雨。箕豹起,亢蛟舞……”
  這兩句話,就包括了四個神:
  壁水貐,二十八宿之壹,北方七宿之第七宿。
  箕水豹,東方七宿第七宿。
  亢金龍,東方七宿之第二宿。
  角木蛟,東方七宿之首。
  既然能降下雨來,就說明法咒管用,那進而就能證明,世間真的有神麽?
  “……”
  顧玙搖搖頭,自己施法的時候,並沒有感受到“神威降臨”的存在,那神究竟是怎麽回事呢?
  現在已經能證明,夏國那些神話傳說,大多是體系包裝。
  比如張道陵、葛玄、許遜和薩守堅四大天師,他們往往被稱作天庭之神,即得道後升入天庭,被委任天官。
  但事實並非如此,他們都是修仙人,或者神仙,或者地仙,飛升後逍遙天地,不知何處去了。
  再如玉皇大帝,玉皇大帝在神仙譜裏,出名是比較晚的。
  在宋朝的時候,它才由宋真宗加封,為“太上開天執符禦歷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”。甚至於它的塑像和畫像,都是宋以後才定型,身穿九章法服,頭戴十二行珠冠冕旒,完全是秦漢帝王的打扮。
  玉帝號稱上掌三十六天,下轄七十二地,掌管神、仙、佛、聖、人間、地府。這更是營銷手段了,妳看,這裏面有佛啊!
  玉帝是道教神,卻能掌管佛,根本就不是壹個系統的。
  沒辦法,道家的神話體系太亂,自己都說不清,更別提真假,只苦了這些後人。
  “……”
  顧玙枯坐許久,百思不得其解,只是隱隱覺得,有壹類神是沒有的,有壹類神又似乎存在。
  他忽然想起了龍,《化龍說》言:龍乃天地之精,應感而生。那神會不會也壹樣?
  不對,哦,不完全對!
  他馬上進行辯證,因為在自己施法時,有股力量從體內突然竄出,飄於頭頂,無形無狀,古怪虛無。
  那是個什麽東西?似乎與神,有著冥冥中的聯系。
  “唉!”
  顧玙不禁嘆了口氣,從先天到人仙,要別凡塵,見天地。從人仙到神仙,要領會神魂之妙,形神兼具。
  說來簡單,實際哪有這麽容易!
  他現在只曉得大概的方向,就是鉆研神魂奧妙,但具體怎麽做,完全不清楚!
  ……
  鳳凰山三百多平方公裏,主峰攢雲峰,海拔近千米。後來法陣籠罩,人參精驅動山龍地勢,每天都在潛移默化的改變著。
  如今再看那攢雲峰,已然超過了千米。此峰恰在山巒中間,便以此為標誌,劃分八個方位。
  正南為山門,從山門到攢雲峰為止,包括西南、東南兩側,皆是以前的旅遊景區。占地極廣,設施完善,重新修葺後更是不勝美景,人間仙境。
  這壹大片都是前山,設山門、待客室、弟子居住區、傳功區、練功區、勤務殿等等。新招的壹千零八名菜雞,以後便生活於此。
  攢雲峰往北,另有壹片桃林掩映之處,隱約形成了壹個圓環屏障,屬於禁區。
  此為內山,包括清心廬、藏經閣、小練功場等等,為顧玙四人居住。
  西麓單獨辟開,分作獸園。而過桃林再往北,加上東邊壹片,都屬於後山。後山功能就多了,酒坊、茶坊、符紙坊、莊園、糧倉,另有果林、茶園、靈田、藥園等等。
  總之呢,這三百多平方公裏的地界,利用率達到了壹大半,僅有壹小半還是原始生態。
  山裏可沒有電車,全靠走路,妳想從前山跑到後山,沒點本事真不行。
  以上種種,大概就是這些菜雞萌新的最初印象——在祈雨結束的第二天,他們便收拾行囊,住進了鳳凰山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