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門狀元

天子

歷史軍事

桃花村。   正是春季,靡靡細雨糾纏不休。   村如其名,村前村後各家院落以及周邊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三五〇章 捷報(第七更)

寒門狀元 by 天子

2019-5-18 20:18

  PS. 奉上今天的更新,順便給『起點』515粉絲節拉壹下票,每個人都有8張票,投票還送起點幣,跪求大家支持贊賞!
  福建的鄉試八月十六結束,閱卷會壹直持續到八月底,張榜公布會在九月中旬,正是桂花盛開,名曰桂榜。
  等候在福州城裏的考生,會最先知道自己是否錄取,榜單會從貢院而出,以黃綢彩亭,鼓樂儀仗相送,張貼於布政使司衙門之外。
  桂榜公布第二天,會舉行鹿鳴宴,中舉的考生會與內簾、外簾官見面飲宴,算是師生聯誼,唱鹿鳴詩,跳魁星舞。
  無論考生是否已知曉自己中舉,布政使司都會發榜到地方,先發到考生所在戶籍的州府,再下發到縣。
  布政使司先以公文性質快馬送到,再派人親自帶著大紅報喜文書送達。而州府壹級,也會派出報子到地方,縣自然也不會例外。
  如此壹來,便形成三級捷報,布政使司為壹報,州府衙門為二報,縣衙為三報。
  捷報必須擇日,得選擇寅日或者辰日報喜,三道捷報要同日臨門,寅虎辰龍,所以鄉試榜單也被稱之為“龍虎榜”。
  卻說這壹年的鄉試,汀州府壹共中舉五人,應屆三人,往屆兩人。
  捷報於九月初四從福州布政使司發出,經快馬驛站,於九月十四消息傳到汀州府知府衙門。
  隨後,又由知府衙門下傳到各縣,其中已知寧化縣中舉壹人。
  兩天後,也就是九月十六,鄉試中舉捷報下傳到寧化知縣衙門。
  九月十六之後的第壹個寅日是在九月十九,辰日是九月二十壹,捷報按照規矩,應該是在這兩天其中壹日傳達到中舉舉人家裏。
  因為中舉在這時代意味著可以做官,此等捷報已不同於院試,就算家境再貧寒,也會借錢出來送喜錢、請酒,而壹個小縣往往幾屆都沒人中舉,所以壹旦有人中舉,報子巴不得立時就把消息傳過去,以討得賞錢回來。
  九月十九,寅日。
  省城的壹報快馬趕在這天抵達寧化縣城,正急著要在中午之前趕到舉人家裏賀喜,才得知原來汀州府二報的人沒到。
  這樣壹來,壹報過來的兩個人都有些掃興。
  千裏迢迢從省城過來,就是為了能趕上吉日,從來沒聽說過壹報要等二報和三報的道理。壹報的兩個人,壹個姓宋,壹個姓嚴,二人只能在寧化縣城的驛館裏等候,壹心盼著府城的二報趕緊到來。
  可過了兩天,辰日也到了,結果府城那邊還是半點兒消息都沒有,沒有說何時來,更沒有說因何耽誤,這讓姓宋和姓嚴的兩個報子非常著惱。
  “他娘的,他們喜錢不想要,別耽誤了老子討賞,而且還要急著回稟,難道讓我們再在寧化住上十天?”
  過了九月二十壹的辰日,便要等到下壹個寅日,就得足足等上十天。
  省城的報子都要限期趕回省城,姓宋和姓嚴的本來攤著往寧化送捷報的差事就覺得惱火,汀州府算是福建省距離省城最遠的地方,壹來壹回就算騎馬也要二十天。
  縣裏的衙差也有些著急:“二位上差,您看要不這樣,咱先等到午時,若人還不來,咱就先去了。”
  福州城來的姓宋的報子說道:“這怎麽可以?沒看這兒寫著呢,雙溪鎮桃花村,別以為老子沒打聽過,要過去就算緊趕慢趕也要壹整天。”
  縣裏的衙差笑道:“您錯了,這戶姓沈的人家,幾年前就搬到縣城來了,這會兒過去,半個時辰都用不上。”
  姓宋和姓嚴的二人聽到這話才算舒了口氣,但嘴上仍舊罵罵咧咧,他們是在怪府城的二報不知分寸,這種報喜討賞錢的事竟然也能耽擱下來。
  不過有時也能理解,因為衙門裏壹般會把報喜的差事發給那些有關系的老油子,新丁是攤不上這種美差的。
  老油子通常壹人身兼兩差、三差,我寅日先去送壹兩家,順路到辰日,再去壹家,這樣能同時討兩三戶人家的喜錢。
  壹報只有兩個人,三報那邊人就多了。
  縣衙沒那麽多規矩,反正就在縣城裏,只要是不當值的衙差,都準備跟著去討個喜錢回來,就算不多,也足夠接下來壹個月喝茶聽書用度。
  這寧化縣城別的不發達,印刷業在整個福建都屈指可數,作坊規模大,說本印得多,還有各種連環畫,連帶茶樓裏說書的也多了起來。
  壹直到午時,二報那邊還是半點音訊都沒有,這下可把姓宋和姓嚴的報子給氣壞了。
  “他娘的,不等了,老子還要急著趕回省城復命,今天就算破回例,先去把喜錢討了,二報的人若天黑到了,那他們單獨去討賞,我們下晌就走。”
  縣衙的人道:“要不再等等?”
  姓宋的壹蹦老高:“讓老子在這裏苦等就合適了?快引路!”
  縣衙的人沒轍,既然連省城來的上差都這麽迫不及待,他們這些小縣城的衙差也早就惦記要幾個三年才能撈得壹次的喜錢,於是把衙門裏敲鑼打鼓的都叫出來,吹吹打打就往沈家院子那邊去了。
  ……
  ……
  沈家這頭,這些天又鬧了點兒小別扭。
  沈明文從福州考試回來,沒直接回寧化縣城,而是住到府城鬧情緒不回來。老太太兩次寫信催促沈明堂和沈明鈞兩兄弟把大哥給架回來,可沈明堂和沈明鈞二人的脾性基本壹樣,憨厚、老實,只要沈明文耍賴,他兄弟二人就沒招。
  等府城那邊傳信回來,李氏氣得不行,怒罵王氏:“看看妳的相公,都被妳慣成什麽樣子了?妳是怎麽為人妻的?”
  當著全家老少的面,壹點兒也不給王氏留面子。
  王氏心裏憤憤然:“老娘我幾年都沒跟相公說過知心話了,偶爾見壹面,那急性子的肯定是上來就來硬的,沒過多久又壹泄如註沒了精神,我哪裏有相夫的工夫?妳這當娘的管教兒子不力,現在倒賴在我頭上了。呸!這種守活寡的日子真過不下去了。”
  李氏本來還能忍受,因為李氏知道鄉試報喜的規矩,若真中了舉,寅日沒來,那辰日肯定壹早就來了,要再不來,那只能等來年。
  這天是辰日,老太太壹早就起來了,雖然她不說是怎麽回事,可家裏還是有懂的,陪著老太太壹起等。
  快到中午,老太太終於坐不住了:“把馬車備好,叫上老四,壹起進府城!就算綁也要把老大給綁回來!”
  沈明新是前日剛到寧化的,他也是老太太進府城必須要帶的兒子。
  沈明有失蹤,她身邊少了個信任的兒子,有什麽事她只能靠被她丟在桃花村照顧祖業的四兒子沈明新。
  沈明新為人機智,知道怎麽把握兄長的軟肋。
  三年前鄉試後,若非沈明新配合老太太演了壹出戲,沈明文也不會乖乖回寧化來在小黑屋裏壹關便是三年。
  馬車是李氏早前壹天就雇好的。
  李氏想得很明白,辰日再等上半天,再沒來那就是沒戲了,趕緊進府城把大兒子拎回來,再給他來上三年的小黑屋,有誌者事竟成。
  也是老太太感覺自己時日無多,近來身體差,都快走不動道了,再不監督這大兒子,等她過世之後,光靠幾個兒子對沈明文是沒轍的。
  “娘,要不由著大哥吧?”
  沈明新這次也不太支持,這六年來沈明文先是被關在鄉下閣樓,後又被關小黑屋,連沈明新看了都覺得心疼,這哪裏是在管教兒子,實在是圈養牲畜啊。
  李氏怒道:“老四,連妳也覺得娘做的不對?娘有什麽辦法,這壹切,還是為了沈家早日中興,娘不想過世後,到九泉之下無顏去見妳爹,還有沈家的列祖列宗!”
  把祖宗都擡出來了,沈明新便不再說什麽。
  李氏在沈明新攙扶下走出院子,壹家人都出來相送。
  王氏跟在後面好像個受氣包壹樣,卻老老實實把李氏帶到府城的包袱拿著,裏面有兩件換洗的衣服,還有壹點幹糧和碎銀子。
  李氏出門素來節儉,住客棧都是住便宜的房間,吃的是自己帶的幹糧,但她這幾年對沈明文的膳食可是壹點兒都沒虧待,就算他關在小黑屋裏不需要出來見人,新衣服也是每年都會置辦幾身。
  沈明文的兒媳呂氏走過來道:“祖母,要不要大郎陪您壹道去?”
  李氏看了這個長孫媳婦壹眼,微笑著搖搖頭:“不用了,有妳四伯壹人送我就可以了。”
  李氏壹直覺得沈明文沒出息,是因為王氏相夫無方,王氏又喜歡跟妯娌較勁兒,沒有壹家主母的風範,但這個孫媳婦出自大戶人家,懂事乖巧,嫁進門第二年又生了重孫子,沈永卓也順利過了府試,在她看來,這分明是有“旺夫相”。這才是沈家主母的不二人選。
  壹家人走到門口,李氏正要對身後的人交代幾句,突然那邊跑過來幾個小孩子:“喔,喔,沈家有人中舉人老爺嘍。”
  王氏對李氏不敢發脾氣,可對壹群小孩子就沒那麽好的脾氣了,張口喝罵:“哪裏來的屁娃娃,滾!”
  壹群小孩子捏著竹竿,吐吐舌頭跑開,這時候巷口那邊有幾個兜著手的婦人跟著過來。
  “沈家老太,您看看,那邊是衙門來的人,像是要過來報喜的。”
  李氏壹聽身子都快站不住了,好在旁邊有沈明新,趕緊扶住她。
  李氏人還沒站穩,便趕緊指了指巷口方向:“快,快過去看看,到底是不是衙門來報喜的?”
  沈明新讓王氏和錢氏扶著老太太,自個兒趕緊到巷口那邊探望。
  還沒等他走到巷口,巷口湧進來壹群街坊,隨後是壹群穿著皂服的衙差開路,巷口外吹吹打打的聲音清清楚楚。
  “娘,看起來好像是真的。”沈明新臉上掛著驚喜的笑容。
  李氏壹直在問:“是嗎,是嗎……”
  隨後更多的衙差進到巷子裏來,後面還有人挑著鞭炮,往沈家門口這邊走來。
  ***********
  PS:第七更啦!
  大家看得過癮,趕緊訂閱、打賞和投月票支持天子,成績越好天子狀態越佳,更新越多!
  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